【導讀】河北專接本網為廣大考生提供教育資訊,以下是抱團協作催生“雁陣效應” ——浙江舟山依托名師工作室促思政教師素養提升資訊,為同學們提供參考。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浙江省舟山市11所普通高中分布在5個島嶼,名優骨干教師相對較少,特別是離島學校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問題更為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要培育海島學生核心價值觀,提升思政課核心素養,僅靠教師個人或單個學校的“單打獨斗”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為加強校際協作,推進海島思政教師抱團發展,從2013年起,由方軍、周軍海兩位名師領銜,數位教壇中堅與省市新秀擔綱研究員,學員以離島學校年輕政治教師為主體組建,兩個致力于離島校幫扶的舟山市思政學科名師工作室應運而生,力促海島思政教師實現全面發展。
以規定動作筑牢海島思政教師教學根本
以服務舟山市思政學科建設為使命,方軍、周軍海名師工作室從2013年起承辦了舟山市各類思政學科研訓。通過搭建名師骨干示范課,年輕教師同課異構,專業技能比武,專題研討,專家講座等專業平臺,讓全市的思政教師打破島際和校際差異,既為思政教師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成長的舞臺,又起到了示范引領、釋疑解惑的作用,為市內教師成功應對新教材、新高考,順利解決教學難題提供了重要指導。
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教師的六方面要求,名師工作室對標舟山教育學院明確的規定性考核任務,不斷豐富師德與專業修煉的形式和內容,為扎實海島思政教師教學之根本充分奠基。
專題學習是圍繞特定的主題、預先設立的任務開展的帶有指向性、目標性的專項學習活動。近年來名師工作室首先高度重視教師師德修為,通過組織教師開展大政方針政策研讀、“3·18專題學習”、黨史專題講座、“四史”理論研究,引領政治教師內化政策要求,順應時代發展,善于講好政治,嚴格加強自律。同時注意專業修煉,積極就新課標理念踐行、新教材教學推進、新高考重難點突破等問題與省內名校、名師合作開展專題學習,有針對性地提升了海島思政教師專業技能水平。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名師工作室重點聚焦的場域。近年來,工作室順應舟山市教育學院網絡直播考核要求,利用海島一體化教研師訓平臺,嚴格落實課堂觀察研析制度,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教學觀摩活動,每次至少安排2至3人次開公開課。圍繞新授、復習、練習講評等不同課型,骨干教師勇于示范,新教師敢于匯報,本島與離島校教師同課異構,不僅抓好同伴互助觀課,更重視課后的教學研析,名師牽頭組織教師線上線下互動,聚焦熱點難點,剖析具體課例,研討教學案例設計得失,分析教學邏輯結構,探討教學互動狀態,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使優質課例不斷聚集、融合、互生,更使新課標倡導的活動型課堂、議題式教學有序開展,讓思政課克服海島離散的限制,生成更好的效益。
海島教育封閉性強,海島教師島民意識明顯,自信心也不強。因此,工作室高度重視外引內聯,主動作為,提煉舟山思政課教學好的經驗,積極“走出去”,先后赴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傳播送教下鄉、離島支教等教育扶貧經驗;同時加強互動,高度重視“請進來”,邀請省內外多個名師團隊來舟山開展互動交流。近年來,還通過建立工作室專題網站,建立公眾號、釘釘群、微信群,加強與市內外其他學科間的“跨界”交流,一方面增強了海島思政教師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舟山思政教師揚長補短。
以島際聯動回應海島思政教師發展需求
工作室立足于海島學校教育實際,打破區域所限,實施島際聯動,努力創新載體,追求互聯共享。
送教下海島,幫扶薄弱校。嵊泗中學、大衢中學受地域所限,學校越來越明顯地陷入生源外流、質量下降的困境,而海島人民期盼子女接受美好教育的愿望又日益強烈。領銜名師都會利用自己的崗位優勢,從本島高中選派多學科優秀教師送教下島,為離島學校送去“教學關懷”,或是診斷示范,或是研課磨課,或是專題講座,工作室以各種送到“家門口”的跨學科貼心服務,傳遞了本島教師在一線教學中的先進理念與做法,切實解決了離島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擴大學員面,抓牢生長點。工作室始終致力于發揮思政課名師的區域輻射作用,在組建初期就力求能吸納來自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不同專長的思政課教師參與,實現借鑒融合、優勢互補。經過5年的幫帶,絕大多數學員已經能夠適應崗位,成功出“室”;從2018年起,工作室減少本島片學員,擴大離島片學員的招募數量,同時每年確定兩名離島片學員作為名師重點培養的緊密協作型成員,該成員考核權重擴大,其成長情況與名師考核緊密掛鉤,這種捆綁機制一方面使名師視離島片學員發展為己任,另一方面也使學員不斷追求、主動作為。
聚焦六個“一”,強化教學研。近些年,工作室要求所有學員聚焦六個“一”,即制定一份規劃,明晰年度發展要求;撰寫一篇論文,力爭形成影響力;申報或參與申報一項課題,解決教學中一個難題;命制一份自編試題,并進行專業命題評價;爭上一次公開課,為自己站穩講臺增強自信;承擔一次研修主講,分享教育教學成功一得。這些任務驅動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課堂、聚焦學生、聚焦實踐、聚焦前沿,科研意識開始形成,實操能力不斷增強。
構建互助組,融入一體化。為幫扶薄弱學校,強化離島校校本教研,近三年工作室主動牽頭促進舟山中學、普陀中學政治組,加強與六橫中學、東沙中學政治組的結對幫扶;同時促進市內同類型學校組成教研共同體,開展聯片教研。另外,近幾年,工作室為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一體化,主動對接浙江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結成發展共同體,開展多方互動;去年開始,又順應甬舟一體化發展的要求,主動與寧波相關學校開展思政課教學合作,力求實現融合發展。
以任務驅動促進海島學校、師生共生共長
名師工作室以振興海島思政學科教育為己任,從2013年組建至今已經完成了兩輪建設,通過任務驅動,努力促進海島學校、教師與學生共生共長。
思政名師工作室對標考核要求,堅持工作室規定任務的高質量執行,同時又基于海島實際、學員需求,善于創新自選項目,如順應教育形勢所需,發揮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特長與優勢,切實承擔市內黨史宣講的任務,類似舉措也促進了工作室創先爭優,方軍、周軍海兩個工作室連續數年被舟山市名師辦考核為優秀。
兩個工作室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共吸收近60名思政教師入室,占全市思政教師的66%。在名師工作室的大舞臺上,發揮研究員的示范引領,抓好學員的任務驅動,切實保證每個工作室成員在校級及以上范圍有一年一次以上的鍛煉,已有20余名教師通過三年一輪的終期考核順利出“室”,工作室內多數思政教師切實實現分層成長。
思政名師工作室對標新課標,解讀新教材,聚焦新高考,推進新課改,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海島一體化教研師訓,通過組織開展新課標研讀、“議題式教學”示范課、新教材同課異構、試題命制與評價等活動,豐富教育資源,拓展教育空間,促進學教方式轉變,讓課改考改的理念不因為偏遠海島、孤獨離島而游離,并努力實現落地生效。
工作室組建優先考慮離島及薄弱校的教師,近一半學員來自除舟山本島之外的其他區域。重點破解離島小規模校備課組勢單力薄、“單打一”的問題,將備課組、教研組合二為一,加強年級溝通,強化上下幫扶,抓好校本教研,促進離島高中政治組建設趨向規范。同時跨學科的送教或調研扶貧也助推了薄弱校規范發展,六橫中學更是一躍成為市教育局綜合考核優秀校。
教研組合力的生成,教師專業能力的加強,讓教師們在關注學生育分的同時,更聚焦于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核心素養的養成。近些年,離島高中積極參與省市模擬政協、模擬聯合國活動,省市新時代好少年評比來自離島高中的學子表現亮眼,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室努力追求思政學科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密不可分。
(作者系浙江省舟山中學校長)
作者:方軍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20日第6版版名:校長周刊·實務
以上是抱團協作催生“雁陣效應”的相關內容,更多接本教育資訊,敬請關注河北專接本網(http://www.ziweibbs.com/)

河北專接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